2023年9月份,国产【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博恩流)成功上市(国械注准20233141303),打破了该产品单一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流体止血材料领域交上“中国答卷”。
近日,骨今中外邀请了博恩锐尔公司学术总监舒如明舒总,围绕止血材料的选择、应用现状、发展变迁,及可吸收流体止血材料的优势与前景,展开多维度专业分享,帮助骨科医生找到合适的止血材料,助力手术成功。
手术出血是外科手术创伤发生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止血是外科医生成功开展手术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效、安全止血是手术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保障。外科医生使用常规止血技术无法控制出血时,须使用止血材料进行辅助止血。
我们常讨论的止血材料,通常是植入体内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在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器械的分类中,按Ⅲ类管理。按主要材料划分,常见止血材料有聚乙烯醇、聚氨酯、氧化纤维素、壳聚糖、羧甲基多聚糖、淀粉(多聚糖)、胶原蛋白、明胶等;按形态可以分为纱布、非织布、纤丝、膜、生物胶、化学胶、骨蜡、粉、流体明胶。
临床需求决定了研发方向。随着外科手术的精细化发展,术式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对止血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传统止血材料难以满足全部手术的止血需求。
为应对临床复杂的止血场景,催生了不同主材、品种、规格、特征、参数的止血材料。比如脊柱科、骨肿瘤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面对大范围、不规则、深部腔隙、涉及重要组织的创面止血,可吸收止血明胶的形态从海绵、粉,发展到更安全、更精准止血的流体形态。如骨科常用的再生氧化纤维素从非织布,发展到纤丝、粉。
国内外的研发,主要聚焦在组织相容性好的“可吸收流体”止血材料,以帮助外科医生实现在复杂骨创面、神经血管密布等创口安全止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流体性状,可以深入腔隙,充分接触不规则创面,有效止血

(1)【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在促进伤口愈合过程中,4-6周完全降解吸收,组织相容性好,非常安全;
(2)膨胀系数非常的低,不增加手术非预期压迫。它的膨胀系数不到20%,远低于纤维素(130%)以及胶原(260%),使手术安全性大幅提升。



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格局
作为一款为满足临床特殊止血需求而被研发出的新型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具有独特性能优势。
微纤维胶原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血小板缺乏症患者慎用;
壳聚糖通过自身的正电荷吸引带负电荷的红细胞,从而导致血液凝集,红细胞数量过低的患者慎用 ;
再生氧化纤维素类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纤维凝块容易发生粘连,在神经血管丰富的创口避免使用。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基于患者体内天然的凝血级联反应,其基质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提供环境。同时因具有立体、多孔隙的结构,孔隙的结构,吸收水分增加血小板在明胶表面密度,进而达到快速止血效果。
在物理形态方面,流体形态具有比海绵、纤丝、粉剂等形态,更安全、精细贴合创口的流体优势。
博恩流有哪些人性化应用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博物流从操作体验、不浪费等方面考虑,增加了许多国内同类产品不具备的人性化设计。工具设计上,配备了可以弯曲的蓝色导管,可修剪的白色导管,还有用于腔镜手术的腹腔镜导管,方便精准施用至靶部位,灵活应对各种止血场景。
在规格上,考虑到【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逐渐被更多科室接受,使用场景快速增加。博恩流将产品规格增加到七种,4ml/5ml/6ml/7ml/8ml/9ml/10ml。医生根据不同的止血需求进行匹配,来使用不同的规格,节约材料不浪费,降低手术成本,降低医疗耗占比。

长按二维码,查看手术案例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不代表骨今中外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微信:17611707166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